《日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0 19:37:31
《日月》教学反思

《日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月》教学反思1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

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四)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教学《日月明》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汉字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月》教学反思2

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课堂生成犹如无心所插之柳,往往能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要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本文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生成的梳理。

本课我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处理生成资源 。比如在叫小老师领读时,一个孩子快步走到讲台前,我说:“张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领大家读生词了。”这样导向性的评价,不但使这个学生再整堂课都积极的举手发言,也激起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热情,都能踊跃发言。再如刚上课时,我提出了问题,一个男孩子声音很响亮的回答了问题,我评价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大。还有我提问:“日月潭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一个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围还有阿里山。”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我也是出于好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说是在课文后面的介绍里了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在书上找到答案。”我这样的评价不但是给这个孩子会读书的肯定,也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到书中找答案。这种方法的渗透还出现在,我提问“日月潭的得名”时,有一个孩子说:“不知道。”我提示说:“读读第二自然段,书上就有答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了。

我还对学生的错误生成给予了教学内容的弥补和修正。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薄薄”在这里应该读báobáo,孩子读成了bóbó,在这里我没有预设,这个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但孩子出错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将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将问题扩大化,问大家:“这个字有几个读音?都读什么?在这里读什么?”通过部分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隐隐约约”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AABB”式的词语,一个孩子说出了“打打扫扫”当时由于过于着急,我只是说不对,没有给孩子纠正。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扩大,让孩子自己改正,或让其它同学帮忙改正就好了。这样“ABAB”式的词语在以后也要学到,如果及时纠正,不但会修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对“ABAB”式的词语稍加渗透,拓展教学内容。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总而言之, 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教学反思3

文中的第四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课件演示,分层教学。

由于本课要学习的四个汉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开展分层教学。首先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识字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同时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指导、训练。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二、注重积累,丰富了语言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词、说句、猜谜语等积累语言,如学生用“火”组词“火山”,再如结合学生组词“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说说我国的节日,并进行“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教育。结合学生的组词“水龙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等。激发了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 ……此处隐藏8223个字……初步感知。接着,我运用多种方法逐句品读,使每个景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饱满起来。比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薄薄的雾”的画面及带来的感觉,或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这篇课文介绍的日月潭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特别的丰富,提供相关图片,补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感性积累不足的弊端,帮助学生实现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目标。最后,回归画面整体,通过学生的朗读把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呈现出来。

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文字这一环节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没有走进这种情境中,所以学生也无法很投入,很难想象出画面。

《日月》教学反思12

《日月明》这篇课文位于《识字二》第四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在准备这堂课时,我着重研究了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我又着重研究了会意字的类型、特点、字例、分类以及会意字的辨别方法。可是问题也来了,我明白了,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们也能初步了解什么是会意字,

同时我也考虑到本课课文没有情节,学生会不会觉得枯燥无趣?要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课文感兴趣,并能主动地学习。我决定从最简单的会意字的组成导入这节课。我出示“火”,故作惊慌地喊:着火了!着火了!并拿起一把尺子放在“火”字上面,学生马上明白了,大声喊:火灭了!火灭了!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同学们,看这就是会意字,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读书课文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说说每个字是由哪些独体字组成的,是什么意思,我到各小组中指导,和他们一起讨论。

全班交流时学生都很活跃,大家七嘴八舌地将这把自己想说的都急于想表达出来,唯独没人说“休”字。我因势利导:“我上课累了,靠在黑板边休息!如农民伯伯做活累了靠在树边在干什么?”“休!”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这节堂课上得很轻松,直到下课,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我认为这堂课很成功,为自己加油!

《日月》教学反思13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教学反思14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教学反思15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以“祖国的风光”为主题展开,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本节课的生字新词,读写结合,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日月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同学们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作文吧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

此外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语文丛书中的《南海明珠——海南岛》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不足之处:在自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的问题,没有让孩子真正放开;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日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