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心得体会1新上任的老总第一次面谈我的时候,他第一句说:你很自信。
这一句话不禁让我内心感触很深。曾经,我是个自卑的人,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悲观情绪常伴左右。如今,我却变得非常乐观。这些改变,是因为我开始认真读书。
通过读书,我遇到更多优秀的人,通过他们的文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令人恍然大悟,曾经的我是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上那片蓝天,所以才会陷入自己的世界,无法逃离。
我开始把时间花在了认识新事物上,哪还有功夫顾影自怜。读的书越多,越了解世界,不会因为无知而怯懦,更要去突破自己。
董卿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读书,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的心得体会2在我的眼中,杨澜是一位知性、温婉的女性,从她主持的节目和与别人的谈话中都充满了感性和热情。《一问一世界》是杨澜从 1990 年到 20xx 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书中讲述的是杨澜采访过
很多名人的故事,通过人物访谈为我们揭示历史真相。特别能打动我的是,杨澜对于人物访谈的节目追求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名人成功的故事,而是让一次访谈带有更多人性化的温暖,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属于一个时代的人性特征,这似乎更贴近我内心对文化的一种理解,看完这本书,就好像看完了杨澜这十年的整个历程,从她的思想里面我读到在政治领域需要 “沟通 ”、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需要“考验 ”、在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里需要 “平衡 ”、在未知的世界里满足自己的好奇和敬畏需要 “提问 ”,杨澜的精彩人生我们无法复制,却可以借鉴和寻找灵感,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主要是杨澜在碰到困难
时的坚持以及如何提高自己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幸福的平衡点。我非常欣赏杨澜的聪慧、坚强,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她强大的精神世界,看荧屏上的她,人们总认为她是时代的宠儿,可实际上她并不是,比如阳光卫视的入不敷出,以及后来股份的转让,让电视台所有的人都极具崩溃,但是杨澜却没有退缩,她在资本运作的分分合合中,尝尽了甘苦滋味。此时,她采访的嘉宾刘德伟的一句话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刘德伟说:任何痛苦与磨难,都是砥砺性格和信念的机会。当每天早上醒来,我们确定自己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时,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句话给了杨澜很大的鼓励,也最终让她在难以生存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每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光鲜和美好,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只是普通的群体,或许还是那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心中依然有梦想,依然在梦想被摧毁的时候能够再爬起来,坚定的往前,我想,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会达到自己
所期待的目标。我深刻明白自己现在也需要这样的坚持来做任何事情,不能碰到问题就只想到退缩和推卸责任。刚开始有一些在工作中没有做好的事情,同事指出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自己辩解,现在我发现一个想要进步的人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在面对问题时不能找借口、更不能半途而废,一直坚持迎难而上,那么就算不成功,至少也可以让自己没有遗憾。
另外一点,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在这个未知的世界,足以让我们心存好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在一问一答中找到思想上的共鸣。对于一个踏入社会不久的我来说,与人沟通是一门较深的学问,因为沟通者需要跨文化能力,也需要生活的智慧。在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听着一些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有着各自的阅历、感悟,但我每次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在不同层面上为共同目的而做出的努力。这些简单而朴实的语言上的交流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动,应该养成用心体会、虚心检讨的良好习惯。一方面使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促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获得改善。
从中学到的第三点是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幸福的平衡点。我们生活在一个奔波忙碌、压力颇大的社会,人人都渴望成功,想得到别的肯定也想证明自己。杨澜曾经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找那些成功的人,但从他们身上并没有学到任何成功的秘诀,反而对成功的定义有了质疑,我们在一味的追求自己理想世界的同时却忽略了身边最寻常的风景,忽略了在身边默默关心我们的人。曾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农夫每天与天地田园作伴,并不觉得孤独,现代人居住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却感觉内心荒凉,无所寄托。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不要让金钱主导了价值,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事,那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幸福。忠于内心的声音,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承诺。
我喜欢积极向上、能洗涤人心灵的书籍,这本书只是杨澜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感想,在这个人人都想成为精英的社会,我们必须学会取舍,正确认识自己现状及理想之间的关系,并且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和目标,哪怕披荆斩棘,哪怕山重水复,都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世界的宽度和人性的温度。
读书的心得体会3暑假妈妈送给我一本《格林童话》。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红帽》。故事讲的是:有个小女孩名叫小红帽,一天,妈妈让小红帽把蛋糕和葡萄酒给奶奶送去,她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小红帽走着走着,碰到了一只狼。她不认识狼,也不知道狼是阴险凶残的动物,所以当狼问她要去哪里的时候,小红帽告诉了它。小红帽看见草地上美丽的鲜花,忘记了妈妈的嘱咐,走下大路去采花,大灰狼却先到了奶奶家吃了奶奶。然后它穿上奶奶的衣服躺在床上。小红帽到了奶奶家,狼一口就把她吞了下去。狼吃饱后躺在床上睡着了。猎人听见了狼的鼾声,剪开狼的肚皮,把小红帽和奶奶救了出来,剥了狼皮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读书的心得体会4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我们万万不可轻视这些需要漫长形成却至关重要的好习惯的培养。
有什么思想,就有人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人么养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当然,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改变习惯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良好的习惯来保障行动的正确执行,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操控习惯,而绝不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 ……此处隐藏6625个字……,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读书的心得体会14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看抗日战争系类的电影——“夜袭”,这部电影十分好看、十分的感人。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很长,仅仅只有88分钟,可是它却比以前我看的抗日战争更感人!它所表现的意思在这88分钟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完美,令人看了叹为观止,并且电影最后相当的感人,在炸毁机场时突击队只有团长陈锡联一个人活下来了,其余的无一生还,就连陈锡联喜欢的女孩子在最后一刻为了保护他也牺牲了。
这部片子发生的事是在1937年10月,日军在平型关打了败仗,变更了部署,从平型关与雁门关之间突破了晋绥军的防线,然后气势汹汹的沿同蒲路直太原。八路军129师769团作为先遣部队,奉命插入敌后,发动群众抗日他们在苏郎口村一带的天空中,不时可以看到日军的飞机尖叫着掠着树枝飞过,对我抗日军民进行攻击。可是八路军没有防空武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军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在天空中袭击他们,只能气的直跺脚!可是聪明的团长——陈锡联猜到这附近肯定有一个敌军飞机场,于是在这里展开了调查,经过细密的侦察,证明陈锡联的猜测是对的,隔河十多里外的阳明堡果然有个日军飞机场。
打掉日军机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陈锡联的嘴里冒了出来。但飞机只在天上飞时看到过,在地面上它是个什么样?飞机场究竟有多大?听说飞机的机壳和铁一样硬,子弹能打穿它吗?敌人守卫机场的部队有多少?都有些什么兵器?能一口将他们吃掉吗?这时候一位女性帮助他得到了阳明堡飞机场的图纸,这一位女生就是他们随军的记者,她十分喜欢陈锡联,而且陈锡联也很喜欢她。结果,在炸飞机场的时候,这位女生偷偷的跟着去了,拍下来很多珍贵的图片,可是就在胜利的时候,一位快要死的日军拿起枪来对准了陈锡联,在最后的一刻这位女生救了团长。
最后的时刻许多人都落下了眼泪,因为他们为了抗日战争胜利都付出了珍贵的生命,而且为了救团长自己付出生命得人不就是爱情的真正含义、真正的意义吗?一部片子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也是一个伤感的结局。
读书的心得体会15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文章比较深奥,站在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会问题,觉得这样的理论离自我很遥远,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在学生观方面,过去的传统教育是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而如今,想当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但从学生发展来看,从人的内心境感来看,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扪心自问,我没做到。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是发挥了他个体的优势而成才的。仔细想想,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别人头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你是否喜欢他,他都会以自我的方式存在,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以学习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会带着自我的情感世界来学习。他们渴望得到好成绩,更渴望友谊、健康、提高、放松。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压力,把许多时间都挤占了,只留下了学习、学习这无形中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学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谈何发展呢?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就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我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了么?我给孩子们自信和赏识了么?没有。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不研究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我。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难道不应当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研究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梦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习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如
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我觉得首先应当改变的就是自我。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