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时间:2024-07-11 19:37:11
关于教师随笔(15篇)

关于教师随笔(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师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教师随笔1

当妈妈

可可小朋友特别爱哭,每天早上入园,都要哭,哭的声音特别大,不理她,她能哭一个多小时。

据了解,小可可入园时是班里最小的,老师对她特别照顾,每天来幼儿园老师都会抱她一会,久而久之,她养成了早晨让老师抱的习惯。来我们班后,由于其他孩子是新来的,所以我顾及不到抱她了,可是不抱她就哭,一哭就没完没了,怎么办?正巧我上课《布娃娃》,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布娃娃,小可可也带了。上课时,我发现她很会抱布娃娃,特别是哄娃娃睡觉的样子很可爱。离园时,我把她地娃娃留下了。第二天早晨我没有抱她,她照旧哭。我说:可可,从今天起,你就当妈妈了,你的娃娃等着你去抱她呢。说着把布娃娃拿给她。她不哭了,看着娃娃。我又顺势诱导说:你的娃娃一个晚上没有看到你,可想你了,快亲亲她。这一招还真灵,以后的每个早晨,我都会把娃娃给她抱着,一段时间过去了,她不抱娃娃也不哭了。

对特别的孩子,要有特别的教育。我想,这就是对因人施教教育原则的落实吧。

关于教师随笔2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我的看法是: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课堂内容能让学生快乐,积极参与学习,并且能把课堂变成一个共同探索求知、不断创新的过程。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氛围,老师讲课要有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备课,深入文本,熟悉文本内容,细化到字词的意思;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掌握一些教学机智、教学手段,因势利导,使课堂永葆活力。在教学时,在注重尖子学生反应的同时,更要注意特别是学困生的反应,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前拉后推,使每个学生变成快乐的、自信的、富有挑战意识的整体。

第二、学生要主动提问,共同探究。集思广益,通过学生质疑来确定教学的重点,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变教师设问,学生被动问答变学生主动质疑,其目的是在于全方位引发学生思维,不再禁锢学生思想,也避免教师设问是常出现的让学生完成老师预先设定的唯一答案而尴尬应答的场景。所以,课堂上老师的启发很重要,但是能变成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教师点拨,相互灵感碰撞,这样的课堂学习方法比简单的问答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三、教师能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想象。勇于提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四、好的语文课要有“三味”。这是王崧舟提出的观点,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收学生的欢迎;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失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三味是“书卷味”,有书卷味儿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者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总之,我认为一堂语文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前准备得多么辛苦,也不在于上课讲得多么卖力,而在于学生从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是否和预期目标一致。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固有观念和现行制度的束缚,我们应当以创新的思维来开辟课堂,从我做起,从每一节好课做起。

关于教师随笔3

海南的春天,偶尔艳阳高照,偶尔烟雨蒙蒙,让我突然怀念起北京那草长莺飞、莺歌燕舞的春天,怀念起那四年如诗如梦的青春岁月。眨眼间,又是一年毕业季,逝者如斯夫,一晃工作就快满一年了。回望这一路走来,心里飘过一行字:成长,亦非三言两语。

20xx年2月,我签订了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记得面试的时候,学校的系主任问:“如果有一个选择,一是岗位定在附属幼儿园,二是岗位定在学校学前系,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那时的自己,怀揣着的就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梦想,特别坚定而且直接地回答:“我会选择在学前系工作,因为这里的平台高,我想给自己一个高的平台,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活好像就是这样,从来不会让你一条直线走到头,所以,人生的答案,从来就不是一道是非题……20xx年9月,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通知我:先到附属幼儿园挂职一年。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等发达的城市,北师大学前教育系本科毕业生回到幼儿园工作的现象,其实很普遍也很平常,但是在这里,并非如此。

“你一个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还要回来幼儿园工作?”

这是到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回来后,我自己一个人哭了好久好久。哭过后,我冷静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如此失落痛苦:一是,觉得自己能力并不差,学前系的很多老师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都能在大专当老师,为什么我就需要到幼儿园挂职一年?很委屈。二是,自己也在默认这个事实:在幼儿园工作就是自己能力不行的体现。三是,害怕自己在幼儿园工作会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和梦想。哭完了,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说:“在幼儿园工作不是很适合你吗?这样单纯的世界。而且,如果你是真的优秀,不需要这么着急地证明你自己,慢慢来。”妈妈的安慰给了我一剂定心针。我想,一个人真正的独立就是从工作开始的。从小到大,“学习”这本书我一直读得还不错,而“社会”这本书,从现在读起,不会晚。于是,我思考——

“为什么要到幼儿园一线去工作?”

“不要因为别人让你去做你就去做,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一直做事的原则。其实,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到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好的促进。为什么不借这个挂职的机会去好好地学习,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呢?我似乎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反思自己之前的失落,冷静过后,我认真制定了自己在幼儿园工作的一年规划。我想:我要做一个灵动的、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

“一线,其实是一本很深的书。”

因为曾在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独立带班三个月,所以,来到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独立带班还算有些经验。我被分到小班做副班老师。两个月下来,和老师们合作得很愉快,工作忙碌也充实,只是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感觉与自己的预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幼儿园老师,差距很大。在幼儿园忙碌的一天里,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教案目标是否达到,活动反思是否全面,更需要琢磨的是,今天哪个孩子情绪反常,哪个孩子活动过多要换衣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使他更容易接受……在实践中,大 ……此处隐藏9074个字……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关于教师随笔1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主张,这一主张是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阐述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三是教学不止教人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这一主张针对的是当时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陶行知认为“做”反而应该是这三者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互动起来,通过交往共同发展,这也与我们如今的教学理念说提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种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运用,小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以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在“教学做合一”的影响下,老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教学,还要备学法,在思考自己要如何教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该如何来学,学完之后他们又能不能去运用。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让同学们去体验,面对低年级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展示越来越多的鸟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一群群。这比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群群的字面意思更有说服力,接着可以引导同学们去创造更多的这类词,如一朵朵、一颗颗。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通过体验来进行创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们只有不断地去运用,才能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和应试能力的提高。这一主张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不谋而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关于教师随笔15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同时了解到“窗边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们的称号,窗边好似即将被排除,不被关注。这些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缺陷,却被认为不适合过学校的集体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事物和表达的方式,只不过窗边的孩子往往接受和表达的方式与常态不同,所以才会与集体格格不入,十分凸显。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几年前我教过一个中班,班上有个叫多多的男孩。动手操作能力强,可做起事来总是三分钟热度,脾气急,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心情不好时拒绝和任何人交谈。记得十月初,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布置自然角后,小朋友纷纷把植物、动物带来,放在自然角精心照料,很多孩子还为乌龟、君子兰等动植物做了图文并茂的爱心卡片,提示大家每样动植物的喜好。冉冉小朋友和爷爷一起把家里养的金鱼带到幼儿园来,冉冉爷爷嘱咐了我很多遍如何给鱼换水、如何喂食,看得出这是老爷子的宝贝。班里的孩子们也喜欢得不得了,他们一下就被金鱼鼓鼓的大眼睛和在水中摇曳的尾巴吸引了,一个上午好多孩子争着去自然角看金鱼,冉冉别提多得意了。下午户外活动回来后,突然听到小朋友大叫:“不好了,老师,多多把鱼扎死了!”我赶忙来到自然角,好好的金鱼肚子中间横着一支铅笔,另一头还能看到尖尖的笔尖。小朋友七嘴八舌:“是多多扎的。”“他太淘气了。”冉冉看到自己的鱼死了,急得哇哇大哭,班里乱作一团。我找到了多多,他憋着红彤彤的脸,手里拿着一张被戳破了的纸,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血腾地一下涌了上来,鱼死得这么惨,怎么和冉冉爷爷交代!这也太残忍了吧,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我忍住怒火,问:“多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是问话,可现在回想,语气里更多的是责怪。“它老动!我画不好!”多多说完这句话,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开始没愣过神,然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的语气缓和了,摸着他的头说:“想把金鱼画下来是件好事,让小鱼不动也确实不容易,可用铅笔固定小鱼,虽然它不动了却再也不能游来游去。”我把冉冉也搂在怀里,“多多,你瞧冉冉哭得多伤心啊,她舍不得小鱼。”多多红着脸小声说:“我也舍不得,冉冉对不起。”我看了看大家,小朋友也不像刚才那么气愤,大家商量把小鱼的尸体埋葬在幼儿园的柿子树下,为小鱼画了一块小小的墓碑。小金鱼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

当幼儿对动态物体感兴趣想要临摹或写生时,教师又将如何支持呢?我为孩子们从市场上买回了两条不同的金鱼,用拍照片的方式把金鱼的各个侧面一一记录,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小鱼相册,这下可解决了爱画画的多多想画金鱼的难题。我鼓励他用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等多种材料再画金鱼,他用稚嫩的手笔画出了一条条机灵可爱的鱼。和他的父母多次沟通后,我们决定以强带弱,塑造他回归集体的信心。我让多多妈妈支持他每天做一件美工作品——绘画、橡皮泥,妈妈还带他去海洋馆参观临摹。一个月后,我们帮他举办了“多多个人作品展”。小朋友在区角游戏中争先恐后地模仿他的作品,在区角评价时,他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小朋友的认可。从那以后,他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现象少了,成为了受大家欢迎的孩子。

小小的金鱼风波虽然过去了几年,但我仍时常想起,尤其是再碰到那些“窗边”的孩子,我不再误解他们非常态的表达方式,而是让自己真正去理解每个独特的个体,陪伴并鼓励他们不在集体的边缘徘徊。自那以后,“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坚持给性格内向的李心悉、不敢和伙伴交往的王涵予、热爱读书的李纪宣、喜欢橡皮泥的钱子涵、迷恋拉丁舞的金奕飞、喜欢摆弄相机的迟玉川、热爱运动的姜异同等许多孩子举办了个人画展、剪纸展、建筑展、摄影展……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舞蹈、运动项目等,让每个孩子收获被关注的幸福,体验成为焦点的喜悦,赢得大家的认可,找到适宜自己的发展途径。

“窗边”的孩子时常提醒我们保持冷静,需要我们动用更多教育智慧去帮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和呵护,让他们自信、快乐地成长!

《关于教师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